6月26日,十国防长齐聚一堂中股网,上海合作组织第25周年防长会议如期落幕。可就在联合声明即将签署之际,场内却风云突变。印度防长辛格临阵拒签,令整个会议成果悬空。
就在前两日,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还在北京承诺全力支持中方主办工作,言犹在耳,转身即变。这场出人意料的“变脸”,让人不禁发问:印度究竟意欲何为?王毅定调“龙象共舞”的愿景,印方却为何频频违诺、背道而驰?
防长会召开前,中方精心筹备,力求凝聚共识,维护地区稳定。会议定在6月25日至26日,恰逢北约峰会密集发声,伊朗与以色列刚刚达成停火协议,世界局势动荡不安。
中国作为东道主,早在会前便与多国开展双边沟通,力图在安全议题上达成最大共识。印度防长辛格也在此期间抵达中国,并在闭门会谈中表态称“愿意推动中印关系持续向好发展”,言词恳切,态度诚恳。
但就在会议进入尾声的关键时刻,印度却突然“变卦”,拒绝签署联合声明。这一行为不仅让会议成果前功尽弃,更在国际舞台上传递出令人错愕的信号。
辛格给出的理由,是声明未能体现印度对“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”的关切。此举令中方措手不及,也让其他九国代表错愕无言。印度的“一意孤行”,让原本象征团结的场合蒙上一层阴影。
这并非印度首次与上合组织“唱反调”。早在年中伊以冲突爆发之际,上合组织曾发表联合声明,谴责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,印度却第一时间发文撇清关系,称“未参与声明讨论”。
此番操作,实则是在刻意与上合组织拉开距离,向美国和以色列传递“特殊姿态”。这些行为在外界看来,不啻于在多边合作中“扮演搅局者”的角色。
中方对此并未轻视,而是早有应对。6月23日,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抵京访问,与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进行了长时间会谈。
王毅明确提出“龙象共舞”的合作愿景,强调中印不应互为威胁,而应互为机遇。多瓦尔也积极回应,承诺支持中方主办上合峰会中股网,并称愿与中方从战略高度处理双边关系、共同推动地区和平。
承诺犹在,行动却南辕北辙。辛格在防长会期间不仅拒签,还在发言中强烈暗示巴基斯坦为“恐怖主义庇护国”,要求成员国在印巴之间“二选一”。
这种“夹带私货”的做法,引发其他国家的强烈反感。据《印度时报》披露,辛格曾试图要求声明中加入对巴基斯坦的强烈谴责,但遭到中俄等多国集体拒绝。
印方的坚持,不仅令联合声明“流产”,更在外交上孤立了自己。会议期间,其余9国代表保持克制与沉默,对印度的强硬发言未予回应。会议结束后,联合声明未能发布,成为上合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幕。而这背后,印度的“单边诉求”显然无法获得多边平台的支持。
印度此举,也令中方“颜面难堪”。在会议前夕,中方给予印方高规格接待,防长董军亲自会见辛格,表达中方愿与印方深化防务合作的诚意。
会议期间,中方还与俄罗斯、伊朗、巴基斯坦等国分别进行双边会谈,达成多项共识。一切本应水到渠成,奈何印度在“最后一刻掉链子”,让原本可喜的成果功亏一篑。
印度的“临时反悔”,实则暴露了其外交上的短视与摇摆。近年,印度频繁在国际多边场合“跳票”。2024年初,在反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背景下,印度曾拒签相关联合公报。
今年6月上合组织谴责以色列空袭伊朗时,印度再次选择“沉默”。这一系列操作,不仅打击了其国际信誉,也让外界对印度的外交立场产生严重质疑。
印巴矛盾虽久,但上合并非其“仲裁场”。在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袭事件后,印度急于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中股网,却迟迟拿不出明确证据。
相反,巴方则指控印度支持境内反政府势力,并能提供具体材料。单靠主观臆测与外交施压,是无法在多边平台上获得支持的。这种将双边恩怨带入多边议题的做法,只会损害自身形象。
事实上,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“摇摆姿态”已非一日之寒。一方面希望在“全球南方”中争夺话语权,另一方面又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,时而配合西方遏制中国,时而又试图从与中国合作中获益。这种既想“吃美国的饭”,又想“搭中国的车”的策略,在现实博弈中屡屡碰壁。
中印关系的撕裂,早有端倪。6月22日,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接受采访时,直言“必须站出来对抗中国”,并称印度过去忽视边境基础建设是“重大错误”,如今已完成部署。言辞间充满敌意,与多瓦尔在北京的“合作论调”形成鲜明对比。这种表里不一的外交操作,让人难以信任。
印度的“南亚霸主”思维,早已不合时宜。其对尼泊尔、马尔代夫等邻国的经济施压和政治干预,引发诸多反感。
马尔代夫新政府要求印度撤军,孟加拉国引入中国投资,尼泊尔推进中尼铁路建设,正是对印度区域霸权的现世回应。多边合作的时代,任何国家若仍沉迷于旧式“势力范围”逻辑,最终只会自食其果。
会议虽未达成联合声明,但并非失败。正如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所言,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会议依然取得了“圆满成功”。九国在加强战略沟通、推进务实合作方面达成共识,体现出上合组织强大的调节能力与韧性。这场风波,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印度在多边舞台中的真实角色。
上合组织已走过25个年头,如今正逐步扩大影响力。现有十个成员国、两个观察国、十四个对话伙伴,人口占全球一半。在全球安全赤字加剧、地缘政治动荡的当下,上合的“结伴而不结盟”理念,为世界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。它的存在意义,并不会因印度的搅局而减弱。
中国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国,展现了极强的战略定力与外交智慧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中方不急不躁,稳步推进会议议程。
王毅提出的“龙象共舞”,不仅是对中印关系的美好愿景,更是对地区和平的深切期许。中方始终坚持合作共赢,从未将印度视为对手,而是希望以实际行动引导其回归理性。
印度若一味对抗,终将错失发展良机。经济增速放缓、制造业乏力、外资观望……这一切都在提醒印度,孤立与对抗只会让未来更加艰难。而一味地迎合美国的战略布局,把自己变成“亚洲版乌克兰”,更是危险至极。
上合不会因一人捣乱而停步,反而会在风雨中更加坚定。正如会议期间,多国呼吁加强联合训练、扩大军演地理范围,未来的上合,必将承担更多地区稳定责任。对于那些“躺平摆烂”“会上唱反调”的国家,是时候设立“退出机制”,让真正志同道合者携手向前。
王毅的话掷地有声:“互为机遇”,不是外交辞令,而是中国对邻国的真诚期待。印度若真想崛起,就应放下执念,重拾合作。若仍执迷不悟,终将被时代抛在身后,成为真正的“局外人”。
上合防长会虽因印度“生事”未发联合声明,但这场风波让世界看清了谁在维护和平,谁又在挑动对抗。风浪越大,航船越需要稳舵人。中国愿与更多伙伴一道,在动荡世界中稳步前行,携手构建更加公正、稳定、共赢的国际新秩序。
[1]印巴防长在青岛同框 出席上合组织防长会 或为两国冲突后首次见面 环球时报
[2]就维护地区和平,上合防长会达成共识 环球网
中股网
嘉正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